舌尖味蕾老北京家常菜虽然简单但是足够完爆
2024/8/14 来源:不详北京人主要以面条为主,有挂面、抻面和切面等;煮好后根据不同的凉拌配料分为炸酱面、打卤面、麻酱面等。吃面条时,北京人还习惯配上各种“面码”,春天有香椿、菠菜段、青蒜丝等,夏天有黄瓜丝、小萝卜,冬天有豆芽菜、白菜丝等数碟小菜佐餐。
老北京家常菜中的副食也是极具有特色的。主要是以肉和蔬菜,以及谷物农产品为主,畜牧渔猎物为辅的饮食结构,烹调方式和北方人差不多,也会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经济等有所差别。肉类是老北京副食的组成部分,老北京人喜食牛羊肉,在小吃和日常饮食中,牛羊肉的种类相当多,如羊头肉、爆肚、涮肉、羊杂碎、烧烤等均以牛羊肉为主。
蔬菜的占比在副食中还是比较可观的,其种类也很多。北京本地出产的蔬菜品种有:白菜、韭菜、油菜、菠菜、萝卜、苋菜、芹菜、黄瓜、茄子、山药、冬瓜、毛豆、扁豆、茴香、倭瓜等。不过这些菜由于价格较高,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那么白菜和萝卜就是他们冬天必须要吃的小菜,对他们来说不可或缺。每到阴历九月时,人们都要贮存白菜、萝卜、蒜、大葱是为了过冬的。对于家庭状况不好的工人来说,当鲜菜便宜的时候也只能吃一些白菜、萝卜、菠菜等大路菜。不然就吃一些家里腌制的萝卜等咸菜。由于气候的原因,冬季北京蔬菜较少,故而腌制蔬菜成为冬季储菜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腌菜成为北京人群喜欢吃的种类。
饮料也是老北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的日常饮料主要包括茶、酒、奶、绿豆汤、酸梅汤、果汁等等。茶是中国传统饮料之一。始于魏晋,而兴于唐宋。北京人喜欢饮茶,到辽代,饮茶已是当时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因为茶有助于消化乳品和肉食。北京喜欢喝茶的人多了,茶馆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加了,而且种类也很多。有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还有设在郊外的野茶馆。经常光顾茶馆的旗人,他们或无所事事,在茶馆聊天说地打发时光。繁华地区的茶馆每天晚上也聚集了不少下层劳动市民,在一天的繁重劳动之后,去茶馆喝喝茶解解闷。
除了爱喝茶之外,北京人也爱喝酒。相较中原来说,北方气候恶劣,环境严酷,加上北京人天生的豪爽剽悍的个性,与酒更有不解之缘。生活中酒都是不可缺少的,那礼仪场合如婚嫁、节日、将士出征、大宴、祭祀等,酒更是不可或缺。元大都人也把酒作为主要饮料,分马奶酒、果实酒和粮食酒几类。马奶酒以马奶发酵而成,皇家贵族还有专用取乳的马群;果酒有葡萄酒、枣酒、椹子酒等,以葡萄酒最多,与马奶酒都是宫廷主要用酒。除茶和酒外,北京人还有喝奶的习惯,这是历代少数民族传下来的习惯。如契丹人就爱喝各种动物奶,如马奶、羊奶等,他们将这些奶制作成了不同类型的奶制品,其中包括乳酪、乳饼。
北京最普遍的夏天防止中暑的饮品也包含酸梅汤和绿豆汤,绿豆汤是老北京夏日家中常备的饮料,也是家庭主妇们的拿手好戏。只要来上一碗清凉澄碧的绿豆汤,既解暑又解渴,令人神清气爽,暑意顿消。酸梅汤的制作材料是乌梅、桂花、冰糖和蜜熬煎成汤,冰镇后出售,入口时让人感到酸、甜、香、凉,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