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炒成虼蚤斑苏北
2024/9/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有兔爰爰(徐建融)
王干的《人间食单》写到《扁豆烧芋头》,说扁豆的绝配是和芋头红烧,加五花肉,就是天上人间的味道了。扁豆烧芋子,也是吾乡天长的一道家常菜。这里注意,我说的是芋子。芋子和芋头是不同的。芋头是大块的,芋子是芋头身上结的一个个小如玻璃球的小芋(或者就是很小的芋)。芋头没有芋子“面”,也就是绵软。烧扁豆以与芋子同烧才好。
扁豆也不是说只同芋子烧为上,我的家乡,夏天烧扁豆也一样好吃。我是说单烧扁豆,只加几粒蒜头。烧扁豆先要炒一下,这不知是何道理,而且要大火热油。我母亲说,民间有言,“豇豆烧成两头弯,扁豆炒成虼蚤斑”。就是说,烧豇豆要将豇豆烧烂才好吃,不能上桌还是直挺挺的(豇豆是直条形的),而烧扁豆先要将扁豆爆炒,油热火大,要使扁豆的两面有“糊虱子”,——有一点焦斑。这种焦斑即如弄到白被上的虼蚤血。这个比喻太形象了。过去农村虱子多,被子上被掐死的跳蚤或虱子血斑是常有的。
前不久看到一条汪曾祺在北大讲座的老资料,汪先生说,郦道元的《水经注》写到三峡,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是说,只有正午和半夜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又说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说写水清不写水而写鱼,说鱼在水中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气中游似的。汪先生感叹道,“太准确了!”这里“虼蚤斑”的比喻,同样准确生动,这才是真正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
炒成虼蚤斑之后的扁豆,再加一点水,加酱油,略加一点醋,调小火焖,待扁豆变色之后,大蓝碗盛上一大碗,就粥吃饭,皆可,——扁豆卤子泡饭尤佳。扁豆有一种特殊的清香,非常清爽。这种香,和其他蔬菜的香是不一样的,一闻就能闻出来,也可称它为扁豆香。
剩扁豆凉了下顿吃,也妙。若就小酒,更美。
扁豆生长不择地,墙角屋檐皆可。扁豆似乎特别适合在乱石堆的围墙边生长,或者过去农村灰堆边的杂树旁,往往也会有一架扁豆。扁豆苗是藤蔓状的,它的藤蔓正好沿着杂树的枝干蔓爬,能爬得满树都是,特别是开花时,仿佛树上自己开了花。
我记忆里有一幅画面,每年端午节回县里看父母,停车后从一个小巷子走回家,总在一片围墙边见到一丛扁豆,它们爬满围墙,开了许多花,——我曾经写过,紫色的扁豆花像一只只紫蝴蝶,它们会从那一堆繁绿浓密的叶子上飞走么?——回到家里,叫一声父母:爸,妈。中午吃饭时,往往会吃到母亲炒出“虼蚤斑”的烧扁豆,因为那时正是吃扁豆的时候。
今年端午我回去,那一丛扁豆不知怎么给铲了,那一片墙头再也见不到那紫色的蝴蝶般的花了。我回到家,叫了一声“妈”,我的父亲,在上一个秋天走了。
,11,25下午
作者:苏北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