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的养益功效
2025/7/16 来源:不详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沙参最早并没有南北之分。北沙参之名始见于明代晚期医药著作《本草汇言》:“真北沙参”。清代《本经逢原》中指出:“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本草从新》里说:“北沙参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瘘。《本草求真》:“沙参有南、北二种,均有清养肺胃之功。北沙参质坚性寒,富有脂液;南沙参空松而肥,气味轻清。体虚力微。一则偏于养胃,一则偏于清肺。对于肺无余热现而发生之咳嗽,尤宜北沙参,对于胃虚有余热而发生之咳嗽则宜南沙参。”
本草档案;别名:真北沙参、莱阳沙参、辽沙参。性味归经: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适用体质:阴虚体质。
用法用量:煎服,4~9克。
服用禁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成分:含挥发油、三萜酸、豆甾醇、β-谷甾醇、多糖、生物碱、补骨脂素、香柑内酯、花椒毒酚、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蛇床内酯、别欧前胡素等。另含挥发油、氨基酸及多糖。
药理:其挥发油能降低正常体温;其乙醇浸膏有解热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北沙参多糖对迟发型超过反应有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北沙参多糖仅对免疫应答有抑制,对免疫器官影响不大。北沙参水浸液低浓度加强心脏收缩。
南沙参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味甘能补,微苦微寒清泄,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主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参竹炖鸭汤;材料北沙参50克,玉竹50克,老鸭1只,葱段、姜片、料酒、精盐、胡椒粉。做法将鸭洗净,用沸水焯后切块。北沙参、玉竹分别洗净。烧热锅将鸭块放入煸炒,加入料酒、姜、葱,煸炒至水干。注入适量清水,加入北沙参、玉竹、盐、胡椒粉,大火烷撇去浮沫,小火炖至鸭肉熟烂,拣去沙参、玉竹、葱、姜,盛入汤盆中即成。
功效适用于对肺结核引起的低热,干车心烦口渴和慢性气管炎,对老年糖尿!病后体虚、津亏肤燥引起的便秘等症定疗效。
沙参淮山药;材料北沙参15克,淮山药15克,莲子10克,炒扁豆12克。做法将沙参、山药、扁豆、莲子同放砂锅内,加适量水,水煮沸1小时后,去渣滤汁入碗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功效补气阴、养脾胃。用于治疗脾胃气阴虚、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乏力等病症。白参炖鸡材料北沙参50克,百会50克,老母鸡1只,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白糖各适量。做法;将沙参洗净切段。百合去杂洗净,将母鸡去内脏、鸡爪,洗净,下沸水锅焯一会,捞出清水冲洗干净。将沙参、百合放入鸡腹入锅,再加料酒、盐、酱油、葱段、姜片、白糖,再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改为文火炖至鸡肉熟烂,点入味精,撒上胡椒粉,即可出锅。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阴虚所致的咯血、咳嗽,以及肺结核引起的阴虚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