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补汤补钙缓解骨质疏松试试这个,避免食

2025/5/2 来源:不详

白癜风精细诊疗优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1/6298359.html

还在补汤补钙缓解骨质疏松?试试这个,避免食用这6种更健康

每年的10月20日是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并且是一个流行病。骨质疏松和因此骨折的人很多,并且骨质疏松会导致生活质量、腰酸背痛、驼背或身高变矮。女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来自于乱减肥、怕日晒和少运动。

但可能不知道一些食物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有时会加重骨质疏松,有时甚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列出的食物都应该经历避免。

1.可乐型苏打水

可乐型苏打水对骨密度具有破坏性影响,而磷酸似乎是罪魁祸首。磷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必需矿物质,对新陈代谢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经常饮用可乐苏打水(每天三次或更多次)的人的骨密度降低。而那些相同的磷含量存在于无糖苏打水中。所以即使没有摄入大量的精制糖,也不意味着骨头是安全的。过量的磷会从骨骼中吸收钙,然后通过尿液排出,肾脏处理那么多磷也很难。

2.含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糖食用过量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会升高血压、消耗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心脏和肝脏受损,甚至引起痛风。食用过量的糖会增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这种组合导致动脉壁中的脂肪堆积,这增加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升高的血糖加速了糖化过程,糖化是指葡萄糖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等蛋白质结合,使其变硬。这些刚性蛋白质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并引发炎症反应。这会导致皮肤老化,而且炎症也会对骨骼造成伤害。糖基化终产物也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等疾病有关。

当涉及到骨骼时,高血糖会增加尿钙排泄,就像磷一样。为了减少糖摄入量,建议在其他地方进行甜食。尝试像甜叶菊一样的天然甜味剂,甚至是生蜂蜜作为一种“让自己脱糖”的方法。避免或限制食用蛋糕、糖果、果汁饮料、饼干和燕麦棒。用更健康的替代品替代这些,如茶、海鲜、南瓜子、核桃、扁豆、藜麦、杏仁和开心果。

3.烧焦的食物

之前提到的糖基化终产物,当血糖高时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也存在于烧焦和烧焦的食物中。身体能够用抗氧化剂和酶消除糖基化终产物,但如果体内突然大幅增加,身体就无法跟上。随着糖基化终产物的积累,它们会引发炎症。

因此,应该避免干热烹饪方法,如烧烤和烘烤。相反使用煮沸、蒸汽、慢煮或炒锅(中等热量)的食物更健康。同时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红肉、奶酪、煎蛋、黄油、高度加工食品,在糖基化终产物中含量特别高,也应该避免过量食用。

4.盐

通过控制盐的摄入量,保持骨头处于尖端状态。过量的盐摄入可能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流失,良好的骨质疏松症饮食是盐含量低的饮食。对于成年人来说,少于5克就可满足建议的每日盐摄入量。

并限制和避免加工食品、腌制肉类、调味料、沙拉酱、奶酪、速溶汤、方便面和冷冻晚餐。这些含盐食物的良好替代品是深色绿叶蔬菜、纯酸奶、无盐米饭、干果、鸡蛋、蒸粗麦粉和鲜鱼。并减少或消除软饮料,用水、茶、新鲜果汁或椰子水代替。

5.含促炎症脂肪的食物

糟糕的反式脂肪会增加患心脏病、胰岛素敏感性和慢性炎症的可能性。反式脂肪提高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保护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且也是促炎性的。基本上所有加工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想想薯条、饼干和糕点,尽量避免这些食物。

如果饮食中没有足够的健康脂肪,就有可能存储低能量储存而不能正确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但如果饮食中含有过多的促炎脂肪,就会增加患肥胖症、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可以从鳄梨、鱼、乳制品和橄榄油类中获取健康的脂肪,如Omega-3脂肪酸。

6.造成敏感的食物

食物敏感性如乳糜泻和乳糖不耐症是常见的,并且很大程度上由食品制造商提供。无麸质切片在大多数杂货店很受欢迎,并且不含乳糖的牛奶和酸奶也很容易买到。小麦、大麦、黑麦以及用这些谷物制成的所有东西都含有麸质。

那些不耐受的人会经历所谓的“漏肠”或肠道通透性。这意味着毒素和未消化的食物能够通过肠道内层,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种反应是慢性炎症,反过来又会损害骨骼健康。如果因腹胀,消化不良,气体,反流或其他肠道问题而挣扎,这可能表明患有食物敏感症。

以上就是要避免、限制和消除的食物,最安全的策略是确保摄入的食物含盐量低,健康的脂肪,以及最低限度加工的全谷物,水果和蔬菜。一定要始终满足每日推荐的钙摄入量,并使用补充剂来增加骨密度。同时推荐大家通过多晒太阳,适当的运动或散步来保持骨骼健康。

小编在以后会推出更多优质文章,喜欢的可以点击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9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