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遇大寒,过了这天就是年,吃对6种食物

2023/11/6 来源:不详

大寒,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都说“大寒保养好,新年才能过得好”。那么,大寒应该怎样养生呢?四点注意中医认为,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为元气之根,藏命门之火,在大寒这个时期,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心肾阳气。因此,保护阳气是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起居:早睡晚起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图片来源:SSYER生活:睡前洗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防病保健有很大益处。图片来源:SSYER精神:心情舒畅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图片来源:SSYER运动:微汗即可大寒时节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图片来源:SSYER小心防“火”大寒前后天气虽冷,但也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防“火”也是养生重点哦。心火防“心火”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避免长时间待在过热或过凉的环境中。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少喝酒;加强运动;平时要多喝水,最好是温开水,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上火症状:心烦急躁、口舌易糜烂生疮、舌尖红等。图片来源:素材中国胃火要注意少吃辛辣、过热的食物,如火锅、辣椒、生葱、姜、蒜等;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饮食,适当食用莲藕、梨等凉性食物。上火症状:胃脘灼痛、渴喜凉饮、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图片来源:Pixabay肝火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闷气、发火;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因为身体劳累而导致情绪不稳;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尽量少碰烟酒等。上火症状:急躁易怒,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面红、口苦、咽干等。图片来源:素材中国肺火在多风干燥的寒冬季节,一定要保证每天喝足够的水;冬季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室内也最好每天通通风;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户外活动时避免着凉等。上火症状:咳嗽、咽喉干疼、呕吐黄痰、口干而喜冷饮等。图片来源:素材中国饮食推荐1.含维生素食物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图片来源:素材中国2.含碘食物人体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合成,碘却必须依靠“外援”。因此,冬季应适当多吃点海带、紫菜、贝壳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图片来源:素材中国3.含铁食物怕冷的女性可适当多摄入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血和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是血红素铁,被人体摄入后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带、芝麻等,虽然含铁也较高,不过吸收率相对较低。图片来源:Pixabay4.温性食物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鸭肉、螃蟹、香蕉、黄瓜、梨、绿豆、西瓜、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图片来源:素材中国5.含钙食物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怕冷”多与此有关。建议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图片来源:Pixabay6.含蛋氨酸食物低温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谢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谢都需要甲基,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来提供。蛋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叶类蔬菜等。图片来源:素材中国加碗腊八粥今日即是大寒,也是腊八节,不妨喝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喝腊八粥的好处腊八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主要食材一般多选用粳米、红米、黑米、黑豆、红豆、白扁豆、莲子、百合等。腊八粥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钙、钾、镁、硒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喝腊八粥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图片来源:Pixabay喝腊八粥需注意不过,喝腊八粥应注意:不宜多食,应煮烂煮透,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食用腊八粥,胃溃疡等胃酸分泌过多者也应减少腊八粥的摄入。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过了腊八就是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选择放弃团聚,就地过年。一个人在外过年,也请保重身体,如果您遇到任何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妙手医生·执业药师审核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更多问题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