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釉下五彩之美组图
2023/4/20 来源:不详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
红网时刻2月6日讯(记者陈彦兵王诗颖)醴陵釉下五彩瓷名传天下,陶瓷产业是醴陵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也是全省的支柱性产业。目前,醴陵市正在打造千亿级的陶瓷产业园区。
2月4日,“新时代新梦想”湖南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走进醴陵陶瓷博物馆和醴陵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红网时刻记者用镜头记录陶瓷之美和它的生产流程。
工作人员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有的瓷土总收缩率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醴陵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已经刻画出花纹的坯体。
醴陵陶瓷装饰大部分为釉下装饰。釉下装饰是指直接在泥坯上进行艺术装饰加工,并上釉烧成的瓷器,因其装饰图案位于瓷器釉层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
坯体上色。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