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河南人谈吃面
2023/12/17 来源:不详从吃面说起对于一个非河南籍的朋友来说,了解的或者听的比较多的就是“河南烩面”,而对一个河南人来说,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烩面由于制作的工艺比较复杂,并不是像山西刀削面那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河南老家,最早的时候人们纯工擀面条,到我小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手动的轧面条机,和好面,用手转动轮子,就出来了长长的面片,然后再根据需求选择是切出宽的面条或者是细的面条。而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家里更是换上了电动的轧面条机,开关一打开,在马达的带动下机器自己转动,比以前省力不少。和面条机一样变化的还有家里的水井,我小时候家里吃水用的是许多老电影里都能看到的手动轧水井,经常弄不出来水,或者弄出来水了自己也出了一身汗,而且到了冬天还很容易冻上,早晨起来要先烧热水把冻给化开。现在家里早已经换上了电动水泵抽水的井,为了能用太阳能热水洗澡,更是安装了无塔供水的水箱。这些小侧面,正是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发展的细微见证。据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正常年景,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为万亩;总产量万吨左右。河南不仅用占1.74%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有大量余粮外销。这组数据说明,河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因为这么大的产量,也使得面食成为了我们河南人的主食。除了大家所了解的烩面,其实我们老家吃面还有很多种方法,炒了青菜,面条快熟的时候把菜倒进去,调好味,带汤一起吃,这叫炝锅面,或者叫汤面条。把豆角或者萝卜丝等菜垫底,面条放上蒸熟,然后菜面拌到一起的叫蒸面条,在北京人们习惯叫扁豆焖面;炒点带汤的菜,在面条煮熟后浇上吃的,这叫捞面条,北京叫打卤面。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凉面条,从菜地里摘几片“五香叶”(这种草的叶子像苏子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我还没有考证出它的学名,故且这样叫吧。),和蒜、炒熟的芝麻(和盐放一起弄碎我们叫麻干盐)放在一起捣碎,加上水后,放点盐、味精、醋,滴点香油做成蒜汁,然后把煮熟的面条捞出来,放进从井里打出来的凉水里过一下,然后浇上做好的蒜汁,又香又爽口,是夏天家家必吃的消暑食品。想想也是,夏天由于天气热,人们没有食欲,吃点凉面条正和季节相符,而且蒜本身就能促进食欲,更重要的是具有杀菌作用,对于容易发生腹泻的夏季来说,无异于是比较好的食物。在我们老家,面是主食,米饭反而成为了副食。从小吃面,肠胃已经适应了对面食的消化。猛的全换成大米,还真的受不了。记得有一次去四川出差,接待方为了照顾我们几个从北方来的人,还特意让厨师煮了点面条,但是说实话,他们煮的清汤面清汤寡水的,没有什么滋味,和我们的炝锅面没有办法相比,但是相对于那些又麻又辣的菜肴,又显得弥足珍贵。还有一次去江西,连着在宾馆吃了几天的自助餐,快有点受不了。早晨起来后自己一个人跑到宾馆外找早点,但是南方早餐普遍都吃米线,所以北方常见的包子、油条倒成了稀罕物,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小店,仅有馄饨。虽然只是馄饨,但是相对米线来更容易让我们这些北方人接受。这或许就是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罢了。咱们国家的疆域太大了,所以才出现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在北京,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有我一碗面我就觉得很知足了。也正因为如此,曾经有别人跟我开玩笑说“你这个总经理当的也太没有追求了,一碗面就打发了。”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让我想到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对于饮食,只要干净卫生,能吃饱,合自己口味,我没有其它的追求。我认为,吃再好的东西,你的肚子能盛多少,不还是那点量吗?再说了,吃一顿饭,动不动花几千上万,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一碗面条,从小麦播种,到顶着烈日收获,再到我们的餐桌,要经过多少人的手,要流多少人的汗?如果你奉行光盘行动,把点的菜吃完了还算好,吃不完,那纯粹是暴殄天物,也是一种犯罪。如果你这样做了,我请你想想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在饿肚子。或许,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又从农村长大,所以对农民和庄稼有着深深的感情。又有人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说我了,说“一个不奢望吃山珍海味的领导,是一个没有追求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要我说,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儿,一切都随他们去吧。我活的就是我,就是这一个只追求一碗面的我。新竹年1月21日